玉门市人民检察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风采 > 正文
检察风采

【玉检动态】“四举措”书写轻罪治理玉门检察新实践

时间:2024-12-31 10:48:4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我一个眼睛失明,要求赔偿125万!”

“事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而且当时也处理了,我现在也是个普通的打工人,还要抚养小孩,没有钱赔偿……”

“快20年了,我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在检察机关这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能够拿到赔偿款,还能得到道歉。”从青年到中年,受损的视力和内心的愤懑伴随了被害人赵某一段漫长的人生。

“我对我年少无知犯下的错后悔万分,给对方造成了人身伤害……,感谢检察机关的公正处理,给了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该案件是玉门市检察院主动顺应新时代刑事犯罪结构性变化,转变办案思路,推动“治罪”向“治理”转变,聚焦高质效办好群众身边每个小案,让检察履职更契法度、更有力度、更显温度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玉门市检察院将探索构建轻罪治理体系作为助力法治玉门建设的检察实践,围绕建立更好更快更高效的案件办理机制、贯穿办案始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治罪与治理并重的源头治理机制,促进法治化、系统性、高质效的犯罪治理、社会治理模式。

简案快办,助推轻罪案件办理“加速度”

一是优化提前介入,提高证据质量。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职能优势,创新“提前介入+捕诉一体+全程跟踪”的办案模式,聚焦轻罪案件退赃退赔、矛盾化解、认罪认罚等关键环节、关键证据引导侦查取证。2024年,共介入轻罪案件121件,占受理审查起诉案件总数的68.08%二是强化沟通汇商,凝聚司法共识。不断深化公检法在刑事案件办理中的工作衔接和协调配合,2024年共召开“三长”联席会议三次,就危险作业、故意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办案中存在难点及分歧及时会商解决,统一执法司法理念三是推进集中办理,提升办案效率。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集中移送、集中审查、集中具结、集中审判,以实现轻罪案件的全流程快速办理。2024年,速裁程序、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3%以上,侦诉审效率明显提升。

小案精办,探求轻罪案件化解纠纷“最优解”

一是检察官“携手”人民调解员,解“法结”了“心结”2024年共通过“检调对接”移送并调处案件12件促成和解赔偿67.64万元,有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前端化解、实质化解,增大轻罪案件“含调量”,实现“人民调解”与“刑事和解”相融合。二是“检护民生”“携手”“四网融治”,以“多解”促“化解”。对邻里、情感等纠纷引发的“小案”,充分结合“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玉门市“四网融治”机制工作思维,邀请律师、社区工作人员、基层法庭、社区民警等多方参与调解,把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三是刑事监督“携手”司法救助,明“法度”显“温度”。部门间无缝对接,对于“因案致困”的被害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充分收集被害人符合司法救助的相关证据,并在案件审结后及时将线索和证据材料移送控告申诉部门开展救助,2024年共成功救助6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5.72万元

    不起诉+,配装轻罪治理案件办理质效监视器

不起诉+公开听证充分发挥公开听证在提升不起诉透明度和公信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24年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召开公开听证56件次,综合运用认罪认罚、训诫教育等机制措施,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采取“调查+综合研判+公开听证”的方式以案释法,化解矛盾、促成刑事和解切实为不起诉“加把锁”。不起诉+刑行衔接。搭建行刑反向衔接、协同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决定不起诉后的刑事案件线索移送、证据移交、案件受理和办理情况反馈流程,防止出现被不起诉人“不刑不罚”。2024以来,共移送行刑反向衔接线索63制发检察意见28件,有效解决非罪化处理后行政处罚缺位问题。

定制普法,绘出轻罪治理社会共治“检察卷

结合轻罪案件特点,建立“广泛宣传+突出重点+品牌联动”的轻罪预防治理模式,切实增强普法实效。一是广泛开展专项普法。打造视频、文字、直播、现场等多形式、立体化普法宣传体系,形成普法工作“一盘棋”。2024年共以漫画、互动微视频、检察官小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二是有效推行“精准化”普法。结合开展的“检护质量安全”“打击治理养老诈骗”等专项行动,深入企业、社区、乡村等进行针对性普法,警示防范犯罪风险,引领教育群众防微杜渐、远离犯罪。三是全面实现“矩阵化”普法。充分放大“玉·苗”未检品牌效应,利用“玉·苗”法治进校园宣讲团、法治宣传小分队开展各类普法宣传,2024年春节开学季策划开展的“法治研学”活动被央视新闻客户端、陇上央视客户端、央视频转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