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人民检察院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监督 > 正文
检察监督

【玉·苗工作室】创新附条件不起诉“三四五”模式 照亮涉罪孩子归途

时间:2023-12-15 17:05:08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涉罪未成年人处在人生的岔路口,拉一把,他们就可能拥有不一样的未来。”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涉罪未成年人创造纠错机会,真正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玉门市人民检察院在探索构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融合履职模式中找到了答案。

                     把好“三道关口”用足用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规定

把好“启动程序关”,保证附条件不起诉正确适用。制定“公安+司法+检察+其他社会力量”的“1+1+1+N”社会调查模式,精准评估社会危害性和再犯可能性,后经检察官联席会讨论是否适用附条件不起诉。把好“监督制约关”,保证公安机关和被害人意见表达权。2021年来,与公安机关召开附条件不起诉案件讨论会8次,通过检调对接促使刑事和解10件,同时,将听取被害人意见时间放宽至8日。把好“附带条件关”,保证帮教工作实效性。因人施策,精准搭配四类帮教措施,对法律意识淡薄的,安排参加法治教育等;对有不良行为的,安排进行志愿服务等;对存在不良交往的,请司法社工等发挥正面榜样引领作用。

                    “一案四步走”,确保附条件不起诉有量更有质

严把条件选准适用程序。在综合考量罪名、主观恶性、再犯可能性等基础上,作出处理决定选择,近三年的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率均为30%左右。检察听证传递司法温度。举行不公开听证8次,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让附条件不起诉权在阳光下运行。训诫教育促进认罪悔改。举行附条件不起诉宣布教育11场次,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真诚悔罪、积极改正,保证监督考察顺利进行。明确责任提升帮教效果。联合多方组成考察帮教小组,将帮教方案分解为各方负责的具体任务,同时保持常态化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

                    编织“五个锦囊”,用心用情点亮涉罪未成年人希望之光

附条件不起诉+督促监护,让监管戴上“紧箍咒”。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监护缺位、监护不当等,制发《督促监护令》11份,量身定制监护措施。附条件不起诉+教育指导,为回归搭建温暖港湾。制发《督促监护令》的同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3件次,促进“问题家长”意识觉醒,提升帮教效果。附条件不起诉+社会力量参与,共画保护“同心圆”。加大社会力量参与,以法治教育、就业关护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教,共借助社会关护点成功帮教3人,联合其他力量成功帮教9人。附条件不起诉+数字化应用,让监督考察“实时”可控。打破地域限制,线上开展远程“实时”帮教,共对考察期满的4名异地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诉决定。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让回归无后顾无忧。对通过监督考察作出不起诉决定的11人及时封存不起诉记录,开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专项检查3次,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