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玉门市人民检察院把做好公益诉讼作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坚持“抓重点、育亮点、调结构、提质效、拓领域”工作思路,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美丽玉门增添检察亮色。
(一)紧盯抓重点,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履职尽责。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找准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服务玉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主动对接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决策部署。一是开展再生资源市场专项活动。结合省级生态环保督查问题线索,对12个乡镇3个街道办辖区的废品回收、再生资源市场、报废机动车拆解经营点开展调查走访,梳理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环境保护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20份。二是开展枸杞集中种植地专项监督。针对枸杞集中采摘地堆放农药包装废弃物、生活垃圾的问题持续跟进监督,借助圆桌会谈督促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案件1件。三是开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工作。重点对乡镇、村组堆存废旧农膜、焚烧秸秆等情况精准监督,切实保护好农村耕地,防止耕地面源污染问题发生。通过办案督促清理河道1.3公里,恢复水域面积2亩,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85吨。同时,撰写《再生资源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被省委、玉门市委《决策参考》采纳。
(二)紧盯调结构,在护航食药安全上精准监督。
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药箱子”。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将食品药品领域工作重点延伸至乡镇、村组,围绕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无证无照经营、生产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监督整改,2家符合经营条件的小作坊办理了证照,并将食用油进行了送检,8家不符合加工条件的小作坊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坚持源头治理,对辖区乡镇特色农产品、蔬菜水果大棚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处置方面进行了监督,向主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5份。
(三)紧盯育亮点,围绕国家利益保护在“国财国土”领域上纵深推进。
坚持“小切口,大作为”,依法能动履职,深化国有土地出让领域专项检察监督,将监督内容拓宽至城市基础配套建设费、水土保持费等领域,率先在全市完成“国财国土”领域办案任务,累计收回各类国有资金230余万元,督促收回占用农用地1.38亩。国土国财领域工作在全省检察机关“国财国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进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四)紧盯拓领域,立足安全生产着力落实“八号检察建议”。
守护成品油市场安全监管。落实《关于建立成品油市场监管联动执法监督机制》,重点对312国道玉门段内的违规存储经营柴油、醇基燃料、轻质煤焦油等违法行为能动履职,以“我管”促“都管”,督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6次,排查违规加油点20余处,市场监管局已立案查处14件,为优化成品油市场经营和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围绕民生民利,重点对辖区“飞线充电”、电梯安全、窨井盖安全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精准发力,集中清理消防专用通道,让“生命通道”畅通无阻,确保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燃”。办理的电梯安全典型案例被酒泉市院公益诉讼专刊采用,办理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城市窨井盖安全履行监管职责检察监督案入选最高检“千案展示”。
(五)紧盯提质效,能动履职夯实监督治理成效。
坚持公益保护系统思维,着眼区域治理与整体保护,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协作机制建设,凝聚公益保护共治合力,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行稳致远。一是主动拓宽工作思路,打造公益诉讼检察亮点。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展了“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再生资源市场废品回收站专项监督”等亮点工作,细化优化专项监督重点,落实“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二是坚持“应听证尽听证”,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结合检察建议及整改情况在检察长主持下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听证员评估整改效果,切实做好公益保护的“后半篇文章”。三是强化检行协作机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建立“监管员+检察官”协作机制,畅通线索移送,规范案件办理,做到既依法监督,又协同履职;巧借“外脑”,聘请特约检察官助理,不断提升办案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玉门市人民检察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依法能动履职,守护好绿水青山,维护好舌尖上的安全,保护好国有财产,积极稳妥做好做实新领域案件,以“求极致”的精神肩负起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