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玉门市检察院着力加强民事检察工作,重点围绕案源渠道、监督方式、监督效果三个环节,积极主动作为、聚力重点突破,确保办案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瞄准线索来源,畅通渠道确保“有米下锅”。积极畅通案源渠道,注重从群众来信来访中挖掘线索,借助院内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广泛宣传民事检察职能,大量印制通俗易懂的漫画式宣传册,利用普法宣传、“送法下乡”、脱贫攻坚包联入户等方式,积极深入镇村社区宣传民事检察职能,提高群众知晓率,对有监督申请需要的群众,主动上门、调查走访,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2020年以来共办理民事申诉案件23件,较上年增加53%。
瞄准空白短板,多措并举确保“零的突破”。咬住重点抓推进,立足“六稳、六保”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结合农民工讨薪难问题,主动出击与社会综合治理中心沟通联系,适时介入2起农民工起诉支付劳动报酬案,经调查核实后对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多次推诿拖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2起案件及时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并得到法院采纳,帮助追回劳动报酬6万余元,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瞄准质量效果,精准发力确保“开花结果”。一是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对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厘清法律关系,找准案件的切入口,确保案件能够精准监督。加强与法院的沟通,通过审阅案卷、调查取证、询问相关当事人等措施对涉案相关案情进行全面审查,对发出检察建议跟踪督促落实,确保检察建议监督精准到位。针对发出16件执行监督检察建议,法院均已采纳回复。二是强化释法说理“春风化暖”。坚持全程释法说理,为群众答疑解惑,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如在办理张某某申请民事审判程序监督案中,经调查后因申诉理由不成立,依法作出了不支持监督申请的决定,考虑到该案申请人张某某已70多岁,行动不便,院领导和办案人2次深入其家中通过耐心细致的解答,释法说理,取得了申请人理解。
新年伊始,玉门市检察院积极部署,自我加压,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将进一步针对短板不足,加强与法院、信访局、各律师事务所联系,广泛收集民事检察监督线索,强化监督力度,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拓宽案件线索来源,创新工作方式,广泛开展公开审查和公开听证,不断加大民事检察监督力度,提升民事检察的影响力,更好发挥民事检察职能,守护司法公正。